回答详情

发鬓花白的群
2018-09-17 17:17:00
你好,我要用成交量来回答这个问题。2016年1月7日的“熔断”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除了千股跌停外,让人们无法忘记的还有极短暂的交易时间和极小的交易量。这一天,A股从9点30分开盘至9点58分因触发熔断阈值7%而提早收盘,只开盘了28分钟。除去9:42第一次触发5%的阈值引发的暂停交易,实际交易时间仅为13分钟,两市交易量仅1870亿。而今天,全天交易量2211亿,比当年熔断日13分钟产生的交易量只多了20%不到。量能的极度缺乏和持续萎缩,反应了人们当前的极端情绪,这也是筑底过程继续的重要原因。在情绪的影响下,从片段来看,估值似乎真的失效了。有句俗话:“牛市不言顶、熊市不言底”,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从长期来看,估值不会失效,它是管用的。成交量跌破2200亿,沪指不断震荡向下,从长期来看,我们无疑已经处于底部区域。何时会像2013年6月25日的“1849”那样到达精准底部,没人能够预判。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跳出“群体思维”的框框,运用逆向思维来把握机会。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布局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分步进行的。正如安全边际派建议的“等额等距投资法”一样,我们每隔一段时间投入一笔资金,这笔资金是我们拟投总资产的1/n,分n期逐步投入。在底部越来越近却又不能精准预判的情况下,这种投资方式的好处不言而喻。
最新回答
2025-04-26 08:31:24
2025-04-25 15:37:58
2025-04-25 15:29:51
2025-04-25 15:29:45
2025-04-25 15:27:26
2025-04-25 15: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