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单边升值了8个月的人民币,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转变迎来了明显的调整。
2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整体呈贬值走势,从6.42一路回调接近6.6的关口。截止目前,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5613,离岸汇率为6.5692。
人民币贬值,聚焦美国经济复苏
811汇改之后,虽然人民币汇率名义上是锚定一篮子货币,但事实上依然主要锚定美元。
今年年初到现在的3个月间,美元指数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累计涨幅近4%,回到了去年11月份的位置。
但人民币的贬值并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美元指数的影响。
要知道,在美元指数的构成中,欧元占比达到57.6%,其次是占比13.6%的日元和11.9%的英镑。而由于遭遇疫情反扑,3月12日欧洲央行宣布将从下季度起加快购债速度,在经济增速削弱、流动性加大宽松的预期之下,欧元不断贬值。
美国方面,虽然新任财长耶伦的讲话暗示了强美元政策,但是从美联储的动作来看,至少短期内美国财政及货币政策会尽可能宽松,并且容忍一定程度的通胀。最直观地,美国的M2增速仍在提高。
也就是说,美元指数的走强更多地是欧元相对疲软导致的。
不过,由于美元是几乎全球所有货币的基准,美元指数的走弱难免会对市场情绪产生很大影响,新兴经济体货币也会因为美元相对价值的变化而出现变动,只是不存在等幅的传导机制。
基本面上,美国经济复苏预期或许是一大原因。
一国货币的内在价值与国家经济实力息息相关,去年人民币飙升的一大原因就是中国的GDP增速大幅领先。但随着疫苗的普及和拜登纾困法案的落地,市场对美国的经济复苏进展较为乐观,一定程度上支撑了美元的价值体现。
此外,经济、通胀预期的升温使得市场对于美联储提前加息的担忧愈深,首当其冲的就是美债收益率。数据显示,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上升,一度逼近1.80的关口。也因此,中美之间的利差不断缩小,从最高250个基点收窄至145,导致国际资本或者热钱流入放慢,对人民币也是一个利空。
近期中美、中欧关系的形势转变也有一定的影响,紧张的大国局势下投资者对美元避险资产的偏好也会变强。
当然,中国的执政理念一向以“审慎稳健”为主,快速并且持续的汇率升值并不利于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的目标。
所以,人民币的贬值不排除有官方的指导在其中。比如,1月7日央行决定将境内企业境外放款的宏观审慎调节系数由0.3上调至0.5,其含义是国内企业可以往外汇更多的美元,既缓解了升值压力,也顺应加大对外开放的趋势。
抛开这个不谈,整体上人民币贬值的逻辑是——美元指数走强的压力 + 投资者的风险情绪 》 中国经济基本面 + 中美利差的支撑。
反弹还是反转?
依据上述美元指数、经济基本面、中美利差三条逻辑线推断,短期来看,人民币易贬难升。
美元指数方面,当前美国经济已经逐渐步入正轨,疫情也未出现再次反复的迹象,1.9万亿美元纾困计划的落地,和美联储表态将缩减购债规模,除了拜登宏大的4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资金来源存疑,美元的利空因素正在逐步退出,美元指数短期内易涨难跌。
经济基本面方面,中国经济在疫情中恢复的最早,增速也相应地率先回归常态,此消彼长之下,虽然我国的领先优势短期内仍会存在,但二者之间的差别大概率呈逐渐缩小的趋势。根据最近一期的《世界经济展望》,IMF预测2021年中国2021年将增长7.9%,2021年美国经济将增长3.5%,差值为4.4%,而去年为5.8%。
中美利差方面,在通胀预期强烈叠加债券的供给压力下,美债的抛售动能渐增,十年期美债收益率破2%不无可能;再看国内,一季度后期债券市场对利空钝化、对利多敏感,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呈震荡下行的趋势,主要原因是流动性趋于平稳和再通胀交易的衰减,所以接下来重点还是要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在流动性持续紧平衡的规划下,利率的下滑动能会大概会受到削弱。
因此,中美利差仍有收窄的条件,但是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此外,国际收支状况、中美贸易摩擦以及央行对于人民币汇率的态度也会有相应的影响。
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可以大胆地推断,短期内人民币的贬值趋势大概率会延续一段时间,然后呈现震荡走势。
有预期,资金就会自己做选择。
现下的市场显然更看好美元的强势回归,根据无本金交割远期交易(NDF)隐含的汇率预期,一个月人民币对美元报价为6.59,一年期的为6.76。
一年两年的升贬值来来回回实属正常,但是视野再放远一点看,归根到底,货币的价值纯粹依靠国家信用的背书。美元的信用在一次又一次的滥用之下不断遭受打击,这对人民币而言,才是真正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