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详情

钭日记本
2017-08-16 13:49:00
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理论的主要论点:1、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集中反映在客观的货币必要量理论上。2、马克思认为金币流通条件下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取决于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3、金币流通规律及调节理论揭示了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的基本原理,但有条件的局限。4、纸币流通规律揭示了纸币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及其决定因素,是剖析信用货币条件下货币供求问题的锐利武器。在马克思的论著中,虽然没有专题研究货币需求的问题,但在论及劳动价值理论、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关系以及对传统货币数量论的批判等有关的章节中,却对货币需求理论有精辟的论述。马克思从货币的功能及对经济的作用入手展开论述。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货币流通的基础和前提是商品流通,货币流通从属于或依附于商品流通。货币流通对商品流通也有一定的反作用。它科学地揭示了流通中为什么需要货币,货币流通应遵循什么样的基本规律。2.一定时期内,社会对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量取决于三个基本的因素,即商品可供量、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流通速度,用公式可表示为:商品可供量×商品价格水平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需要量=---------------------------货币流通速度 很明显,公式所反映的基本关系是商品的价格决定流通所需的货币量,而不是相反。因为,价格是货币流通的前提,没有价格就谈不上货币的流通。马克思说“商品只有事先观念地转化为货币,即获得价格规定,表现为价格,才能实际地同货币相交换,转化成货币。因此,价格是货币流通的前提,虽然价格的实现表现为货币流通的结果。”3.在考察了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之后,马克思认为,由于支付手段的实现会引起对货币需求量的增加,在货币周转速度不变的条件下,一定时期到期支付的总额越多,对货币的需求也就越多。也就是说,一定时期的货币需求量是由货币的流通手段量和货币的支付手段共同构成的,“现在我们来考察一定时期内的流通货币总额。假定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流通速度是已知的,这个总额就等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加上到期支付总额,减去彼此抵销的支付,最后减去同一货币交替地时而充当流通手段,时而充当支付手段的流通次数。”②即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延期支付总额十到期支付总额-彼此抵销支付)÷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
最新回答
2025-04-21 18:06:14
2025-04-21 18:06:10
2025-04-21 18:06:06
2025-04-21 18:06:00
2025-04-21 18:05:54
2025-04-21 17: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