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首次全面降准今日落地实施。
7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
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
对于全面降准,央行最新表态称,这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流动性操作,再次强调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发生改变。
央行上周宣布,将于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
全面降准释放资金1万亿元的力度大超市场预期,也令市场有观点认为中国货币政策开始转为稳健偏松。不过,孙国峰当天回应称,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流动性操作,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发生改变。
7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回应称,此次降准主要是为了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
7月12日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继续聚焦支持实体经济和促进就业,近期实行的降准措施要体现结构性,更加注重支持中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帮助缓解融资难题。
今年以来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小微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等经营困难。而这1万亿元的真金白银更多是给中小微企业的及时雨。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降准为银行提供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在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同时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有助于提升银行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意愿和能力。
央行表示,此次降准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3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未来还会降准甚至降息吗?
在此次全面降准的基础上,未来是否还有进一步降准甚至降息的必要性?
对此问题,孙国峰回应称,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流动性操作,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发生改变。
央行在发布降准消息时也强调,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操作,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还有一部分资金被金融机构用于弥补7月中下旬税期高峰带来的流动性缺口,增加金融机构的长期资金占比,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