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10,524
回答11,327
常见“政策交易”,宽信用/稳增长措施落地后阶段性走强概率较高。
有关。摩擦升级提升风险溢价与波动,缓和则相反。
一定程度能,消费/金融对居民与信贷周期敏感,指数会响应。
常见。贬值阶段外资风险偏好走弱,A50易承压,但并非机械必然。
会。美联储路径影响全球流动性、美元/人民币与外资流向,从而影响A50。
温和通胀利好周期与金融;高通胀抬升贴现率、压制估值,表现趋弱。
受影响。制造、资源与金融链条通过盈利与风险偏好传导。
能。降准/降息通常利好估值与流动性,指数偏强;收紧则相反。
敏感。基建、地产链与金融权重使其对财政扩张/收缩反应明显。
中长期正相关,盈利与估值对增长预期敏感;短期易受资金与政策扰动。
存在但不完全。两者受宏观与风险偏好共振而相关,但科技指数成分与权重更偏科创,波动通常更大。
受影响。期货相对现货的升贴水由公允价值决定(利率、股息、期限),现货溢价/贴水会传导至期货。
高。恒指由蓝筹构成,小型恒指对**权重蓝筹(金融、地产、科技龙头)**的行情反应尤为敏感。
主要反映持有成本(利率–分红)、到期时间、流动性与市场预期(风险溢价/贴水)。
通过相同成分与权重的指数编制、期现/跨品种套利交易与做市机制,使偏离被迅速纠正,价格基本跟随恒生指数同步波动。
极易。政策刺激、降息、财政扩张等消息会直接反映在A50价格波动中。
约在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约4,800点附近)。
是。A50期货和ETF常被用作外资建仓与减仓的观察窗口。
具备。权重股现金流稳健、行业地位坚固,具长期价值支撑。
是。外资资金往往首先布局大盘蓝筹,使A50表现领先沪深主板。
具有明显周期性,与宏观信用、地产、出口周期密切相关。
高度集中。银行、保险等金融类企业是主要派息来源。
是的。机构常以A50对标 标普500或纳指估值,以评估中美资产吸引力。
可以。A50被普遍视为 中国蓝筹板块收益表现的代表指数。
略大。A50更受政策与人民币预期驱动,而恒指中港权重分散波动更平缓。
显著优于大盘。蓝筹盈利修复快、资金回流集中,使A50常成为复苏阶段的领涨指标。
在 2006–2007年牛市阶段,年内最大涨幅超 150%。
是的。MSCI、彭博、标普道琼斯等均将A50视作 衡量A股核心资产估值的国际对照指标。
对外资而言有影响。人民币升值时,以美元计价的回报上升;贬值则相反。
是的,例如 2006–2007年及2020–2021年初,均出现连续上涨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