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手如何挑选基金公司?基金公司判断因素有哪些?
对于刚开始接触基金投资的小伙伴来说除了要学习各种基金基础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选择一个安全可靠的基金公司来进行交易,那么新手该如何挑选基金公司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基金公司挑选方法
1、整体对基金市场有个初步了解。根据净值收益比较基金公司在基金市场中的行业地位和评级状况,可以更好帮助我们进行筛选。
2、关注管理人的资历。不管你选择什么样的基金定投产品,基金管理人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一个好的基金管理人会让你选择的基金定投产品得到更好的配置,所以选择一个成熟的经理人很重要,我们需要选择规模大,排名高的基金公司。
3、关注基金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从基金产品的角度来看,基金公司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极其重要,基金公司需要经营能力好,综合排名靠前,这些基金公司的风险较小,投资时会更安全。
4、关注基金公司的获利能力。一个基金公司最重要的就是它的收益能力,观察一个公司的收益能力,就是观察他的净值和增长净值,一个高效益的基金公司它的净值会更高,这种公司更容易获得高收益。
5、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公司。虽然基金公司规模越大专业度越高,风险就会更少。但是我们需要结合自己的需求,比如风险承受力和投资种类,有些基金公司在货币基金不错,有些基金公司在混合基金投资方面更得心应手。

香港莎莎预亏5亿
在香港,莎莎对于女性朋友来说基本上无人不晓,很多内地人士去香港也会去莎莎,每次去那基本都是爆满。然而近日香港莎莎预亏5亿引发不少人好奇,为何会亏损如此严重。相比之下,莎莎2019年同期录得盈利4.7亿港元。莎莎于1997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上市。莎莎于亚洲设有逾230间零售店,销售超过700个品牌产品,包括护肤品、香水、化妆品、护发及身体护理产品、美容营养食品等。在亚洲区内主要市场包括香港及澳门特区、中国内地及马来西亚雇用约3,700名员工。
据公开资料显示:莎莎(英文:SaSa)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为亚洲区内具领导地位的化妆品零售集团,于一九九七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上市(股份代号:178)。莎莎于亚洲超过一百六十间零售店及专柜,销售逾四百个品牌产品,包括护肤品、香水、化妆品、头发护理用品、以至专有及独家代理的国际品牌产品。
2020化妆品零售行业发展现状
受到疫情冲击,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一季度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化妆品零售额与去年同比下降13.2%。线下实体店的破产倒闭,线上直播平台的兴起,倒逼化妆品行业加速转型,纷纷铺设线上销售渠道。疫情在无形中培养了用户线上购物的习惯。相信疫情过后,直播带货等线上营销仍将是化妆品企业发展的方向。
化妆品使用人群越来越广泛,人们消费化妆品的年龄提前,男性化妆品消费的崛起,彩妆消费的崛起,都在为2017年化妆品行业的复苏创造基础。消费者护肤与美妆意识显著增强,新世代(80后、90后)是护肤美颜的主力军,19至25岁用户就开始显露出高端范儿———使用国际大牌。
另外,五线地区“颜值消费”同比增长最快,增幅高达203%,而随着“男色”时代的崛起,男性也正在成为美妆的消费主力之一。在护肤美颜方面,男性用户与女性用户的人均消费差距已从26.6元减少到了13.7元。
国内化妆品消费迎来黄金时代,国产品牌牢牢占据大众市场,并有望通过与外资品牌差异化定位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国内化妆品消费迎来黄金时代,彩妆和面膜增长潜力最大。我国化妆品限额以上零售额近10年复合增速18%,2017年达2514亿元。
近年来本土化妆品公司的市场份额逐年提高,根据中研普华的统计,排名前二十的企业中出现了上海家化、伽蓝集团、百雀羚、韩束、云南白药等多家本土。从市场前二十的占比来看,外资企业占据了80%,本土只占据20%。其中,前六名皆为外资品牌。。
2017年全球市场规模达到4649.42亿美元,同比增速达到5.3%。2018年全球市场规模更是达到了4851亿美元。2019年全球化妆品市场规模达到4983亿美元。
在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化妆品市场仍旧强劲,特别是日韩品牌。 跨国公司的霸主地位依然无法撼动,其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品牌影响力及营销能力,牢牢占据化妆品产业领先地位,排名前列的公司依次是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雅诗兰黛和资生堂,合计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52.4%。欧美日企业引领全球美容理念和产业发展方向,在可预见的将来这一格局仍将延续。成熟市场的品牌集中度很高,如加拿大化妆品市场,宝洁、欧莱雅和露华浓三大品牌合计占比达到80%。
根据工商信息查询,截止2020年4月,中国累计注册化妆品类企业(生产、销售、研发等类)96万多家,存续51万家左右,在业21万多家。目前在业的企业中,5000万注册资本以上的企业有14795家,1000-5000万注册之间的企业有65261家,其余企业为注册资本金小于1000万元的中小企业。
截止2020年4月,国内化妆品许可生产企业数量为5287家,广东省占比54.70%,为2892家,占比最高。

①上游半导体设备:
1、刻蚀机:北方华创(158.26 -1.71%,诊股)、中微公司(183.49 -3.88%,诊股)
2、光刻机:上微集团、华卓清科
3、PVD:北方华创
4、CVD: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沈阳拓荆
5、离子注入:中科信、万业企业(19.15 -1.79%,诊股)
6、炉管设备:北方华创、晶盛机电(23.44 -2.70%,诊股)
7、检测设备:精测电子(70.60 +0.00%,诊股)、华峰测控(238.89 -4.81%,诊股)、长川科技(26.46 -2.97%,诊股)
8、清洗机:北方华创、至纯科技(36.95 -5.01%,诊股)、盛美半导体
9、其他设备:芯源微(117.36 -4.02%,诊股)、大族激光(32.57 +1.34%,诊股)、锐科激光(96.43 -0.59%,诊股)
②上游半导体材料:
1、大硅片:沪硅产业(17.66 -7.10%,诊股)、中环股份(17.74 -0.67%,诊股)
2、靶材:江丰电子(55.36 -0.90%,诊股)、阿石创(28.90 -2.00%,诊股)、隆华科技(7.90 -2.59%,诊股)、有研新材(12.71 -2.16%,诊股)
3、高纯试剂:上海新阳(53.00 -2.36%,诊股)、江化微(32.90 -6.19%,诊股)、晶瑞股份(36.68 +1.44%,诊股)、巨化股份(6.60 -1.64%,诊股)
4、特种气体:雅克科技(42.45 -2.86%,诊股)、华特气体(67.70 -5.31%,诊股)、南大光电(27.30 -2.92%,诊股)
5、抛光材料:安集科技(268.66 -1.37%,诊股)、鼎龙股份(12.85 -1.91%,诊股)
6、光刻胶:南大光电、飞凯材料(19.67 -0.15%,诊股)、容大感光(61.23 +10.01%,诊股)、晶瑞股份
7、其他材料:神工光伏、菲利华(23.75 +0.30%,诊股)、石英股份(24.08 -0.29%,诊股)
③中游代工:
华虹半导体、粤芯半导体、华润微(39.51 -4.15%,诊股)电子
④下游封测:
长电科技(27.02 -0.77%,诊股)、通富微电(24.45 +2.56%,诊股)、华天科技(13.41 -2.26%,诊股)、晶方科技(102.85 -0.42%,诊股)、深科技(20.30 -2.87%,诊股)
⑤下游设计:
1、CPU:中科曙光(52.11 +0.21%,诊股)、澜起科技(101.99 -3.33%,诊股)、中国长城(12.60 +0.48%,诊股)
2、GPU:景嘉微(58.10 +0.00%,诊股)
3、FPGA:紫光国微(62.61 -1.59%,诊股)、上海复旦
4、指纹识别:汇顶科技(235.98 -2.49%,诊股)、兆易创新(226.00 +3.66%,诊股)
5、摄像头芯片:韦尔股份(208.19 -0.58%,诊股)、格科微、汇顶科技
6、存储芯片:兆易创新、国科微(47.44 -2.75%,诊股)、北京君正(95.93 -3.49%,诊股)
7、射频芯片:卓胜微(635.77 -2.94%,诊股)、三安光电(23.28 -2.02%,诊股)、紫光展瑞
9、数字芯片:晶晨股份(52.00 -3.27%,诊股)、乐鑫科技(203.28 -1.53%,诊股)、瑞芯微(64.94 -4.47%,诊股)、全志科技(29.30 -1.45%,诊股)
10、模拟芯片:圣邦股份(366.80 +6.94%,诊股)、韦尔股份、汇顶科技、3PEAK
11、功率芯片:斯达半导(145.00 -5.17%,诊股)、士兰微(14.69 -0.54%,诊股)、捷捷微电(38.85 -2.02%,诊股)、晶丰明源(80.65 -4.22%,诊股)

随着央行数字货币关注度的提升,不少炒币者叫嚣,比特币等加密货币要开始大涨了。不要怀疑,这是妥妥的想要“割韭菜”。
实际上,DC/EP和比特币、以太坊等加密货币,完全不是一种东西。
一是技术不一样。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的代表作,央行也曾表示,在原来设计的时候,有过用区块链的设想。但后来央行发现,区块链解决不了高并发的问题。什么是高并发?就是交易量一大,区块链处理不了。2018年“双11”时,网联的交易峰值达到了92771笔/秒,而比特币最快只能每秒7笔,以太坊是每秒10笔到20笔。也就是说,目前的区块链技术虽然有其优点,但根本无法满足中国零售级别的应用需要。如果像比特币一样做一笔交易要等半天,那整个超市门口都要排长队了。所以,DC/EP的技术可能部分借鉴了区块链,但区块链绝不是唯一的技术。
二是模式不一样。比特币和以太坊的特点是什么?去中心化。加密货币大多数都是采用了挖矿的模式进行发行产出,没有单一的发行方,没有统一的监管方,只是以区块链上的各个节点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但央行的数字货币,恰恰是中心化的。DC/EP由央行统一发行,也遵循了传统的从中央银行到运营机构的双层投放体系。重要的是,为了央行的宏观审慎和货币调控职能,DC/EP更加会采用中心化的管理模式。
三是属性不一样。虽然都叫币,但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本质上只是一种虚拟商品,其每天价格起伏波动很大,并没有任何的货币属性,无法充当合格的一般等价物。而DC/EP官方货币的地位毋庸置疑,其背后是国家信用,与传统人民币现钞价值是1:1的对应关系,具有法偿性,是真正的货币。
所以,奉劝那些炒币者,不要再借DC/EP进行炒作。央行数字货币,绝不是币圈“割韭菜”的工具。